原标题:仙侠剧,是否真的已被彻底厌弃?
上周末,超高点数的《临江仙》经历了从热烈期待到口碑崩塌,再到热度逐渐平息的过程。原本预期其将突破6000万集均的表现,然而从首播到第三天,口碑急剧下滑,直到第二个周末才艰难突破万集均,并凭此荣登“平台最水破万剧”之称,成为注定被遗忘的“预制爆款”。之后更出现了单集断更的“磨集均”操作,直至接近完结时,剧集才再次提振热度。然而,会员的完结时间却遥遥无期。
即使从热议话题来看,这部剧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,但就其最终成绩而言,似乎与各方预期依然有着不小的差距。
展开剩余81%更为让人感到忧虑的是,这已是今年的第九部仙侠剧。早前同为白鹿主演的《白月梵星》,曾一度声势浩大,与《国色芳华》展开正面较量,最终却止步于2900万的集均。而邓为继《爆火》之后的首部主演剧《仙台有树》更是以1500万的集均成绩收场。刘诗诗的《淮水竹亭》也未能获得应有的关注,尽管狐妖系列曾备受热议,但1700万的集均同样无法为剧集带来更多的辉煌。更有一些新晋剧集,阵容不强,内容平淡,《千朵桃花一世开》集均未能破千万,《落花时节又逢君》甚至没能破300万,实力和名气都不敌过往仙侠剧中的作品。
仙侠剧类型是否已经被彻底淘汰?无论是新晋流量,还是老牌的85花阵容,甚至是全新面孔的搭配,似乎都无法重振仙侠剧的辉煌。那么,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?
01 五年间的仙侠剧
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仙侠剧的走势,我对2020年至今的五年半时间里的所有仙侠剧进行了统计,将每年仙侠剧的数量和热播情况进行了汇总。具体数据显示,2020年和2021年这两年里,仙侠剧的播出数量都相对较少,每年大约只有四到五部,且投资和配置相对均衡。尽管如此,这两年中的作品成绩并不出众,尤其是《三生三世枕上书》和《斛珠夫人》,即便是头部阵容,也未能进入年度前十。
2022年成为了仙侠剧的一个转折点,头部阵容的作品逐渐增多,杨紫主演的《沉香如屑》,以及迪丽热巴、任嘉伦主演的《与君初相识》,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焦点。尤其是《苍兰诀》,它不仅突破了集均的瓶颈,还成功将主演送入了一线流量行列,为仙侠剧的复兴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不过,虽然《苍兰诀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,但随之而来的仙侠剧的高产量也让观众的审美疲劳逐渐加剧。到了2023年,仙侠剧的数量激增,虽然有《长相思1》和《长月烬明》这些爆款,然而也有不少热度低迷的作品。《玉骨遥》尽管由肖战领衔,但热播期间集均未能超过4000万,而《七时吉祥》、《月歌行》、《护心》这样的二线作品也未能产生足够的热度。相比之下,像《星落凝成糖》这类作品的期望远高于实际表现。
2024年,仙侠剧的数量再次激增,尽管有些剧集如《与凤行》凭借双平台的强势支持成功突破集均6800万,但大多数仙侠剧的表现却异常惨淡。比如《狐妖月红篇》和《祈今朝》这类一线阵容的剧集,都未能突破1500万集均,甚至连1000万的门槛都未能达成。
2025年的上半年,仙侠剧的播出数量已经超越了2023年和2024年,然而成绩却远不如预期,平台投入的资金和资源并未带来应有的回报。即便有一些头部项目破万,但集均依然难以突破3500万,而更多作品的表现则远低于预期,甚至不足以覆盖制作成本。
02 仙侠剧的问题何在
从这五年半的数据来看,仙侠剧的兴衰仿佛是一个自然的市场循环:爆款出现后,行业跟风,剧集数量激增,观众逐渐疲劳,市场冷却,直到下一部黑马爆款再次出现。这一现象不仅仅是仙侠剧独有,几乎所有长剧种类都在面临同样的困境——在短剧和其他娱乐形式的冲击下,长剧的市场空间正在不断缩小。
仙侠剧的最大问题在于缺乏真正的创新和故事深度。许多仙侠剧试图通过高光时刻、反转剧情、热梗口号来吸引观众,但往往忽视了人物塑造的重要性。正如《长相思1》和《苍兰诀》等爆款作品所证明,能够打动观众的,往往是那些能够深刻塑造人物的剧集,而不是单纯依赖奇幻场景和热梗的浅薄剧本。
跟风之作的流行,也让观众在初期就对仙侠剧产生了抵触情绪。这种“没有真心想讲的故事”的剧集,难以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,最终只能获得与其创作水平和诚意相符的成绩。尤其在如今短视频盛行、观众追求快节奏的时代,传统仙侠剧的情节和设定往往显得过于陈旧,无法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。
总之,仙侠剧的未来并非一片黑暗,但它急需通过创新和更深层次的故事讲述,重新赢得观众的青睐。是否能够突破当前的困境,回归更具情感深度和人物塑造的创作之路,才是仙侠剧能否复兴的关键。
发布于:山东省联丰优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